跳到主要内容

080

三九〇 我有鸟本生谭

[菩萨=商主]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一商主所作之谈话。某时舍卫城有某一商主,彼为富豪,多持财产,然彼以财产既不为自己享乐,亦不施与他人,对于种种珍味之调理,彼亦不喜,彼喜食酸米之米粥。若为准备有香味之绢布,彼则取而置之,而着用粗糙之毛织衣服;虽为预备骏马所曳之金色灿烂马车,而彼则舍弃而乘坐以树叶为伞盖之帷幔马车;彼如是一生中不施慈善,不与他人功德,遂于命终之后,堕入叫唤地狱。因彼无继世之子,其财产由王没收,王之家臣,费时七日七夜,始渐次运入宫中。于皆运毕之时,王用早餐后,赴祇园精舍,向佛稽首作礼,尔时佛问曰:“大王!何故近顷未来佛所访问?”王曰:“舍卫城中某一商主死去,彼之财产无继承者,运往宫廷,费七日七夜之时日。彼持诸多之财宝,既不自为享乐,亦不施与他人;彼之财产恰如为鬼神所护之莲池,彼对一日之珍味享受亦与拒绝,终于落入死魔之国。如是贪欲非道之男,如何积得如此多之财产?而又何故对之不生享乐之心?”王向佛讯问,佛言:“大王!财产家得财产而不得享受,有如是之理由。”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波罗奈有一商主,为一不信他人甚为利己之人,彼不施任何之物与人,对任何人亦不为救助。一日彼往伺候国王,途中见名称为多迦罗支弃之辟支佛,向彼敬礼问曰:“尊者!得施食否?”辟支佛答:“予今正在行乞。”彼命下仆:“汝伴此位至家,请坐予之座席,将为予准备之食物,满入于乞钵,捧献与彼。”下仆引导辟支佛至家中,请就座席,告于商主之妇,于是彼女以种种珍味之食物,入满钵中捧献于彼。彼得食物之后,离商主之家,出往街路,商主由宫中退出,于途中见彼,向彼敬礼问曰:“尊者已得食物耶?”彼答:“大商主!我已得之。”彼见钵中之物,心中感觉不满。彼思:“若我之仆婢或佣人等食此等予之食物,彼等将尽力为予工作,予今实为失败之事。”彼之后来所思,使此事不能完全。实则布施者,惟有完全得具如次三心之人,始有大果。

    布施之前有快乐    布施之心甚丰满

    布施终了勿生悔    我等幼儿无死虞

    施与之时心欢悦    施与之心宜丰满

    施与终了心快乐    如此真诚为慈善

“如是,大王!某一商主依布施多迦罗支弃辟支佛而得诸多之财宝。然于布施后,因其不能起净心,故不能乐其财产。”王问曰:“然何故彼无嗣子?”佛言:“大王!其不得嗣子有如是之理由。”佛应彼之请求,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于百万长者之家。彼成长时,失去双亲,必须养育其弟,整理家事;彼于门前建布施堂,行大布施,彼自住于其中。其间生有一子,彼之子渐能步行之时,彼知诸欲之苦恼及舍家之功德,对妻与其子之一切财产,托付其弟而命令曰:“努力多行布施。”于是彼出家入仙人之道,获神通力与定力,住于雪山之麓。然其弟又得一儿,彼见其子成长,心中窃思:“若予兄之子生活,财产须颁二分,予于此间杀兄之子。”于是一日,彼携兄子往川上,将其沉入川中而杀之,而自身浴水归家。兄之妻对彼问曰:“予子前往何处?”彼答:“彼游于川上,突然失踪,多方探寻不见,总未发现。”彼女哭泣,未发一言。

菩萨得知此事:“此事件必须究明。”彼由空中飞来至波罗奈,着美衣立于彼之门前,然彼之布施堂已完全不见,彼思:“予家已为此等不善之人所破坏。”弟闻彼来访,前来向菩萨敬礼,导彼入于室内,以种种珍味招待,彼于食事终了时,对坐相互快谈。菩萨问曰:“不见予子之姿,彼往何处?”彼答:“吾兄!彼已死去。”“如何缘由而死?”“彼于水浴场中死去,不知其如何死因。”菩萨叱彼曰:“汝言不知者!如何云汝不知?依汝之行为所为,予深了解,依汝如斯所作,非杀彼之人耶?依王等之权力,汝被没收时,思得任何时所有财产耶?汝与我有鸟有何差别?”于是菩萨以佛之威相而说法,唱此等之偈:

    有鸟有鸟名我有    住于山腹洞穴中

    止于毕钵罗树上    我有我有啄熟果

    此鸟如此起鸣声    他鸟围绕来群集

    食其果实而飞去    彼鸟鸣声仍不止

    今有如是人    积蓄多财宝

    于己或亲族    不愿快分与

    不允为分配    彼不乐衣食

    花鬘与粉黛    彼亦不乐饰

    朋友与近亲    亦不为救助

    我有我有彼叹息    终日只知守其财

    盗贼国王及嗣子    无情掠夺彼财去

    彼为如是守钱奴    常怀忧虑鸣不止

    若为贤者获得财    施与近亲不吝惜

    彼于此世得名声    死后享受天上乐

菩萨如是说法,使再行布施,然后还雪山入不坏之禅定,成可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大王!其某商主,杀其兄之子,终不得子与女。”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弟是某商主,兄即是我。”

三九一 害魔法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为世间利益行脚之事所作之谈话。此一谭内容将在大黑犬本生谭[第四六九]中说明。尔时佛言:“汝等比丘!非只现在,前生如来即为世间之利益行脚。”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帝释天,尔时有一魔法师以魔术潜入王宫,侵犯波罗奈王之王妃,彼女之侍女等,遂亦知其事。王妃自至王前云:“大王!一男子于夜半潜入我之寝室犯我。”王问:“对彼能为何印证否?”答曰:“能为,大王!”彼女持红皿来,彼男子于夜半潜来,充分享乐而归时,于其背上付以五指之痕,翌朝告王。王命家臣:“普往探寻,见背后有指纹之人,即速捕来。”魔法师夜为恶行,昼间于骨堂礼拜太阳,以只脚停立;王之家臣发现彼之踪迹,将彼包围,彼思:“我之所行已被发觉。”于是,使魔法升于空中而逃去。王向见此而归来之诸人问曰:“发现行踪否?”彼等答曰:“大王!我等已发现彼。”王曰:“此究为何人?”答曰:“大王!彼为一出家之人。”

彼实于夜间为恶行,而于日间为出家之姿而生活。王自思:“此等人日间着用沙门之法衣经行,夜间而为恶行。”王甚震怒,对出家乃至抱有偏见,于是发布命令:“于我国内一切出家人均予以追放,如发现彼等,无论何时,均可对彼等处罚。”并以大鼓鸣传,普行公告。由三百由旬之迦尸国追放之出家者等,均往他国而去,如是于迦尸国内普为诸人说法之持法沙门与婆罗门竟无一人。因无任何说法者,众人之心成为粗暴,布施持戒等闲视之,死后皆堕恶趣,生天者已无一人。

帝释天不见有新来诸神而自思:“此究为何故?”依神通力得知波罗奈之王忿怒,抱有偏见,将沙门等由国内追放驱逐。彼思:“除我之外,任何他人将无得破王之偏见,而予欲为救王与其人民者。”于是往难陀姆罗洞穴访辟支佛,彼云:“尊者!请与我一长老辟支佛,予今思欲济度迦尸国。”彼立即得一长老。于是彼持钵着法衣,使长者在前,自己随从于后,亲自合掌敬礼辟支佛,自己化为一美丽之青年,三度由端至端巡行所有之街,到达王宫之门前,伫立于空中。众人告王云:“大王!今有一美丽之青年伴一沙门立于王宫门前之空中。”王由王座起立,立于窗际问曰:“青年!汝具美姿,何故着此丑陋沙门之衣,执钵归依而立?”而如此与彼共语唱第一之偈:

    尊美如君者    归依丑沙门

    是否胜等汝    告我自他名

尔时帝释天向彼云:“大王!沙门者乃居于尊师之地位者,予不得为呼其名,今只告尔予之名。”为唱第二之偈:

    诸神正直行    大王!不称家系名

    告尔予之名    帝释天神主

王闻此由第三之偈问归依比丘之功德:

    尊敬归依合掌人    我问具足比丘行

    天王!

    现世彼得何功德    未来将得如何乐?

尔时帝释天唱第四之偈:

    尊敬归依合掌人    若见比丘具足行

    于现法中得赞美    身坏即得生天上

王闻帝释天之所说,破自己之偏见,自生喜悦之心,唱第五之偈:

    幸福之光辉我胸    我见天帝万物父

    帝释天!

    见汝尊敬真比丘    善根功德我思积

帝释天闻彼之言,对贤者为赞美唱第六之偈:

    多闻有慧行禅思    奉仕实即为善事

    大王!

    尔今见我与比丘    善根功德应多为

王闻此唱第七之偈:

    心离瞋恚常满悦    来行乞者善请受

    天帝!

    我舍慢心听训言    归依赞仰不退转

唱如是偈,彼由宫殿下降,敬礼辟支佛,恭立于一面。辟支佛于空中结跏趺而坐,向王说法:“大王!魔法师非沙门,由此应知此世界非无益,若知有持正法沙门婆罗门之事,尔应为布施、守戒律、为斋日之行。”帝释天更依帝释天之威相立于空中,告诫人民:“汝诸人等!今后多为善根。”“遁去之沙门婆罗门应与呼返。”鸣鼓各处探索宣告,如是彼等二人归处所而去。王其后固守训言,多为善事。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圣谛之理,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辟支佛入于涅槃,王是阿难,帝释天即是我。”

三九二 莲花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比丘所作之谈话。彼去祇园精舍,往拘萨罗国某树林中,住于附近,某日下莲池,发现花开之莲,彼立于下风以嗅其香。尔时住于森林之女神,恐吓于彼:“汝盗花香实为盗人之一种。”彼闻此语,大为恐怖,再归祇园,向佛敬礼,坐于其处。佛问:“汝往何处?”彼答:“予居如是如是之森林中,然女神如是言语恐吓于予。”尔时佛言:“比丘!嗅莲花之香为女神所恐吓,非只汝也,古之贤者,亦遭恐吓。”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迦尸某街之婆罗门家。及彼成长,往得叉尸罗学一切技术,其后出家入仙人之道,住于某莲池附近。某日下往池中,见满开之莲花,彼嗅其香而立其处。尔时一女神居树之洞穴,恐吓于彼,唱第一之偈:

    一茎之莲花    不与汝嗅香

    此为一种盗    君乃盗香人

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予非用手折    亦非散其花

    只遥嗅其香    何指盗香人?

恰于此时,一男子于池中挖掘莲根伤莲,菩萨见此曰:“若遥立远方嗅香者,汝呼为盗人,何故彼男不被如此称呼?”菩萨与彼女争论唱第三之偈:

    若彼掘莲根    伤害莲花者

    为此行为人    何故不违犯?

于是女神说明不呼彼之理由,唱第五之偈:

    违法无惭人    如保姆污衣

    斯人我不语    我惟欲语汝

    远离诸欲念    希恒净汝心

    兔毛端之罪    应观如飞云

菩萨为彼女意外之言所惊,于惊异之余,唱第六之偈:

    女神!汝实真知我    深深怜愍我

    女神!今后见此事    指示我过失

尔时女神唱第七之偈:

    汝我俱不得长住    我非汝婢常伴汝

    比丘!

    今后汝当自勉励    应速求道生善趣

彼女为彼如是说法,然后回归彼女自身之住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比丘得须陀洹果——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女神是莲华色尼,苦行者即是我。”

三九三 残滓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东园时,对好游之比丘等所作之谈话。长老大目犍连震动彼等之住所,使彼等惊吓。比丘等集于法堂,对彼等之不德互相议论。尔时佛出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彼等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前生彼等即为好游。”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帝释天。当时迦尸国有七兄弟,痛感诸欲念之罪过,舍诸欲念,出家入仙人之道,住于美佳园中。然彼等于修行中不稍为修行之事,尽全力为种种游戏之生活,诸神之王帝释云:“予将与彼等警告。”彼化为鹦鹉来至彼等之住所,落于一株树上,向彼等警告唱第一之偈:

    慈悲食残滓    一生实幸福

    现法得赞美    未来生善趣

尔时彼等中之一人闻彼之言,告其他诸人唱第二之偈:

    鹦鹉谈人语    贤者不置心

    兄弟!

    还来闻此语    来闻彼赞美

尔时鹦鹉遮责彼等唱第三之偈:

    我歌非为赞汝等    啖腐肉者闻我言

    汝等污秽残食者    汝非慈悲滓食人

彼等闻彼之言唱第四之偈:

    剃发七岁间    出家美佳园

    恒食残滓食    如何贬我等?

菩萨责彼等唱第五之偈:

    狮子虎毒蛇    彼等残余食

    汝等食彼食    思为真残滓

苦行者闻此云:“若我等非食残滓者,何人今能为如彼等之食残滓者?”于是彼向彼等说明真意:

    婆罗门沙门    乞食受布施

    食此残滓者    是真残滓食

菩萨如是叱责彼等,归自己之住所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而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彼等七人之兄弟是此等游戏之比丘,帝释天即是我。”

三九四 鹑本生谭

[菩萨=鹑]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贪欲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彼曰:“汝为贪欲之事为真实耶?”彼白佛:“世尊!是为真实。”于是佛言:“比丘!汝贪欲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于波罗奈时,汝由贪欲之心,对象、牛、马及其他人之尸体不能满足,汝思‘予欲往得较此更上之物’,而入往森林之中。”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鹑,住于某森林之中,食杂草及种子等为生。尔时波罗奈有一贪欲之乌,彼食象之腐肉不能满足,彼思:“予今欲食较此以上之物。”彼向森林飞来,发现啖种种果实之菩萨,彼思:“此鹑实甚肥大,概彼为食甘味之食物所致,予亦寻彼之食物食之,将欲与彼同等之肥大。”于是彼止于菩萨所住居之树枝上。菩萨于问彼之先,向彼交谈唱第一之偈:

    酥酪脂肪等    汝食诸珍味

    乌友!

    未悉因何故    如此体瘠瘦?

乌闻之唱次之三偈:

    同住我多敌    求食彼等中

    心栗且恐惧    如何有肥时

    心恒有恐惧    灾祸使心碎

    所食不饱满    鹑友!故此我瘠瘦

    野生草种食    脂肪少不取

    然汝甚肥满    鹑友!是为何理由?

菩萨闻此,说自己肥满之理由:

    少虑不望多    不为远飞行

    满足仅所得    乌友!是故予肥大

    欲少心自裕    少烦心自乐

    容易得节制    生活自快乐

菩萨为唱此等之偈。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贪欲比丘得须陀洹果——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乌是贪欲比丘,鹑即是我。”

三九五 乌本生谭

[菩萨=鸠]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贪欲比丘所作之谈话。所说之内容与上记之谭同一。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一只鸠鸟,彼被饲养于波罗奈某商人厨房之巢笼中。一只乌鸟与彼相善,更亦住于彼处,此事应与附言[第四二,鸠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三一四页),及贪欲本生谭(同上第三十四卷九一页)参照]。

厨司捉乌,拔羽,于身体涂以麦粉,于颈上付以贝壳之首轮,然后投入笼中。菩萨由森林归来见彼而戏唱第一之偈:

    怀念吾友未之见    装饰美丽之花环

    须发优美善调制    吾友美乐多风情

乌闻之唱第二之偈:

    爪发生延长    为我事障碍

    遂招理发师    切取我毛发

尔时菩萨唱第三之偈:

    难得理发师    刈去汝毛发

    然于汝首上    锵锵鸣者何?

尔时乌唱次之二偈:

    潇洒青年人    首上挂宝珠

    我今学彼等    不思为浮薄

    美丽善调制    可羡此之髭

    我为汝作此    宝珠亦与汝

菩萨闻此唱第六之偈:

    宝珠美调髭    惟与汝相应

    呼汝我将行    最好不见汝

彼如是说已,彼往他之场所飞去,乌于是于彼处倒下而失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乌是贪欲比丘,鸠即是我。”